朋友的孩子大学即将毕业,工作问题是当务之急,家长现在就开始动脑筋找关系了。
我的孩子上小学,择校要找关系,这几年同学的孩子相继上了大学,我本以为这就解放了,没想到毕业工作还要找关系,还需要家长操心,甚至朋友为儿子把房子都准备好了,这在当今房价如此高的情况下,这是给儿子一笔不小的资产呀。
我不想说这样做对与错,生活中这样的事不是用对与错来衡量的,我是想难道十几年以后,我也要这样做吗?
孩子上了十几年学,毕业了还找不到工作,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?
我这个人一向是这样的,大环境我控制不了的,我就去适应,这个适应有个前提,就是我不能委屈自己。
怎么让自己不委屈呢?这就得做好前期工作,未雨绸缪,我的观念、我的态度、我的方式,一定是清晰的,明确的,主动的,我在家经常发表我的宣言:我选择、我做主、我担当!
基于我这样一种性格,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,我就不可能稀里糊涂,也不可能随波逐流,更不可能任人宰割。
在我看来应试和素质就不是对立的,分数证明一种能力是可行的,所以分数是重要的。但是我不能让分数成为唯一的能力证明,这是我的观点。
素质太宽泛,不可能量化,所以学校教育的质量就无法衡量。即便是名校,在素质教育方面已经很尽力了,锻炼的机会相当多,孩子也有进步。但是,如果把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全部希望寄托给学校,这在我看来实在不是明智之举。
基于我这样的想法,所以我对学校的教育很少强烈不满,更多的是理解。因为我知道,即便我当校长,也没什么新鲜的。
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应该是家长,家庭和社会是 好的课堂,只是这个课堂非学校的那个课堂罢了。
我 近思考的结果之一,就是要走出课堂,走出学校的那个课堂,走入社会,走入公益,在社会大课堂里锻炼孩子的能力,完成素质教育。
我们常说孩子是棵幼苗,老师是园丁,其实,家长也是园丁,而且责任更重大。一届老师只负责几个学年,就像铁路警察——各管一段。而家长呢?你要负责孩子的一生,哪个阶段你都不能放松,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。
我一直这样认为,孩子越小越要费心,越大越要放手。
我认为家长的责任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环境,然后让孩子自主自然的成长。
曾经在学习的过程中,看见很多特别优秀的家长和老师,在教育孩子方面做得非常出色,比如一个讲故事,都可以引申出很多方面,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。可是,静下心来想一想,再掂一掂自己的分量,就知道自己没那个能力,连滚带爬的去追,也还差着十万八千里。
怎么办呢?是不是就放弃了?爱咋咋地吧!这又不是我的性格。于是,我冥思苦想的想了一个办法——借力!
把孩子放出去,走出课堂,让她自己在体验中去学习去感悟吧!
我要做的就是寻找适合的活动,适合的项目,这就是我提供的环境,我就算尽到责任了。
刚好hellokid发起了明日之星养成记,考察了一下比较适合我的走出课堂思维决定去给孩子报名,做家长的同时我们也是一个孩子
我也是一棵种子,寻找适合的土壤,我也一定会开花结果的。
有位朋友说:参加这样的活动,大人和孩子都得到了锻炼。
真的是这样,我也在成长。
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,不是一句口号。